
5月17日,2025年吉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于时空旅程(长春)人工智能科技研学馆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吉林省电化教育馆主办,吉林省教育学会、吉林省教育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办,以“拥抱人工智能 成就科学梦想”为主题,吸引了省内2万余名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共同踏上人工智能的探索之旅。吉林省教育学会会长潘永兴出席开场仪式。
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党支部书记、馆长刘云程主持开场仪式。
多维场景构建科技教育生态,沉浸式体验:50+项目点燃创新热情
活动现场设置了50余个涵盖机器人竞技、编程挑战、智能硬件设计等领域的实践项目,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表演为活动拉开序幕,随后小选手们在裁判员指引下展开激烈角逐。各支队伍在技术比拼中展现出扎实的编程能力与创新思维,现场气氛紧张而热烈。
互动式探索:科技体验区激发兴趣
活动特设人工智能科技体验区,参与者可通过参观展品展位、聆听作品创作思路、观看人工智能科普视频打造立体学习场景,进一步激发参与者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传递人工智能教育理念。
前瞻性研讨:创新教育论坛把脉未来
为深化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同期举办“中小学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发展论坛”。邀请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普及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潘克明作《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应用导向 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落到实处》的报告;原贵州财经大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高级经济师李双久作《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报告;延边州教育学院电教部主任李明姬作《人工智能教育的延边路径:智慧教师引领+育人的实践探索》的报告;长春市双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朱瑞晶作《“AI 赋能・学研创一体”区域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黄东作《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思路与探索》的报告。5位省内外专家、校长、名师围绕人工智能教育热点议题发表演讲,同来自吉林省各地的电教工作者和教师们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模式、新思路。为吉林省人工智能教育提供了可落地的实施框架。
万物新生 智领未来
2025年吉林省中小学人工智能综合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省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迈出了坚实一步。当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代码与算法中探索未知,在机器人搭建中实现创意,人工智能教育的种子已悄然发芽。此次活动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为时代孕育出更多具备科技视野与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数字中国”建设贡献教育力量。